十二指肠炎和十二指肠溃疡在病因、症状、内镜表现、治疗方式、预后方面存在不同 。
1. 病因:十二指肠炎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药物刺激等因素引发,黏膜损伤相对较轻;十二指肠溃疡主要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增强,以及十二指肠黏膜防御功能减弱所致,黏膜损伤更深,达肌层。
2. 症状:十二指肠炎症状相对较轻,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饱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十二指肠溃疡典型症状为空腹时上腹部疼痛,疼痛具有节律性,多在两餐之间发作,进食后缓解,疼痛程度一般较十二指肠炎重。
3. 内镜表现:十二指肠炎在内镜下可见十二指肠黏膜充血、水肿,色泽改变,可伴有糜烂;十二指肠溃疡在内镜下表现为十二指肠黏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边界清晰,底部可有白苔或黄苔覆盖。
4. 治疗方式:十二指肠炎治疗主要是消除病因,如根除幽门螺杆菌、停用刺激药物,同时使用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缓解症状;十二指肠溃疡治疗除上述措施外,由于溃疡较深,治疗疗程通常更长,以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和并发症。
5. 预后:十二指肠炎若去除病因并规范治疗,预后较好,多数可治愈;十二指肠溃疡若治疗不规范,容易复发,还可能引发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预后相对复杂。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作息与健康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按医嘱治疗和复查,以促进恢复、预防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