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症状、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是肾结石和肾结核存在差异的几个方面。
1. 病因:肾结石主要因尿液中晶体物质浓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呈过饱和状态,析出结晶并在局部生长、聚集形成;肾结核多由肺结核经血行播散至肾脏,结核菌在肾皮质形成多发性微结核灶,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结核杆菌经肾小管到达髓质,发展为肾髓质结核。
2. 症状:肾结石发作时多有肾绞痛,疼痛剧烈难忍,常伴有血尿,可出现恶心、呕吐等;肾结核早期症状多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伴有血尿、脓尿,还可能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
3. 影像学表现:肾结石在超声检查中表现为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X线平片可见肾区不透光的结石影;CT能更准确显示结石大小、位置等。肾结核超声早期可无明显异常,后期可见肾实质破坏、空洞形成;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盏边缘不整齐,呈虫蚀样改变,严重时肾盏、肾盂广泛破坏,肾功能受损时显影延迟或不显影。
4. 治疗方法:肾结石根据结石大小、位置等,可采用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肾结核主要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药物治疗无效或肾脏破坏严重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多喝水、勤排尿,以降低结石形成风险。若有肾结核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结核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