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抗炎保肝治疗、抗纤维化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等。
1. 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肝病毒感染引发,抗病毒治疗可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减轻肝脏炎症和损伤。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能特异性抑制乙肝病毒多聚酶活性,阻碍病毒复制;阿德福韦酯胶囊可抑制乙肝病毒DNA多聚酶和逆转录酶活性;替诺福韦酯片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长期使用可改善肝脏组织学病变。
2. 免疫调节治疗:该疾病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免疫调节治疗可增强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应答,提高清除病毒能力。通过使用胸腺肽α1,能增强T淋巴细胞功能,提高机体免疫;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可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能调节机体免疫平衡,辅助清除乙肝病毒。
3. 抗炎保肝治疗:乙肝病毒感染会引起肝脏炎症,抗炎保肝治疗可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遵医嘱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等作用;双环醇片能保护肝细胞,降低转氨酶;水飞蓟宾胶囊可稳定肝细胞膜,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
4. 抗纤维化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长期发展易导致肝纤维化,抗纤维化治疗可延缓或阻止肝纤维化进展。安络化纤丸能健脾养肝、凉血活血、软坚散结;扶正化瘀胶囊可活血祛瘀、益精养肝;复方鳖甲软肝片能软坚散结、化瘀解毒、益气养血,改善肝脏纤维化程度。
5.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如发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且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时,可能需进行肝移植手术。通过移植健康肝脏,替代已严重受损的肝脏,恢复肝脏正常代谢、解毒、合成等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但手术风险高,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利于肝脏修复。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减轻肝脏负担。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嘱咐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以便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