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下降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有多种症状表现且治疗方法多样。
一、心力衰竭的症状:
1. 呼吸困难:这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即在体力活动时出现气促,休息后缓解;端坐呼吸,患者不能平卧,需高枕卧位或端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坐起。
2. 乏力、疲倦:因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身体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血液灌注,导致全身乏力、疲倦,日常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3. 水肿:多从身体低垂部位开始,如双下肢,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还可能伴有胸水、腹水等。
4. 咳嗽、咳痰:多为白色浆液性泡沫痰,有时痰中带血丝,急性左心衰发作时可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
2.心力衰竭的治疗:
1.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体力活动;控制钠盐摄入,减少水钠潴留;监测体重、出入量等。
2. 药物治疗:利尿剂可减轻液体潴留,缓解水肿症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可改善心肌重构;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脏功能;洋地黄类药物可增强心肌收缩力。
3. 器械治疗:对于部分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可植入心脏起搏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装置等改善心脏功能。
4. 心脏移植:对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在合适的情况下,心脏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心力衰竭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定期到医院复查,包括心脏超声、BNP等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度进行康复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保暖,预防感染,因为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