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结石是因摄入某种动植物成分、毛发或某些矿物质在胃内不被消化,凝结成块而形成,其表现多样,治疗方法也有多种选择。
一、胃结石的表现:
1. 消化不良症状:早期常出现上腹部饱胀、隐痛,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表现,进食后症状可能加重。
2. 腹痛:随着结石增大或对胃黏膜刺激加剧,可引发较为明显的腹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钝痛、胀痛或绞痛,部位多在上腹部。
3. 消化道出血:结石摩擦胃黏膜,导致黏膜损伤、糜烂,严重时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出现黑便甚至呕血症状。
4. 梗阻表现:若结石较大,堵塞幽门,可造成幽门梗阻,出现呕吐大量宿食,不含胆汁,且呕吐后症状可暂时缓解。
2.胃结石的治疗:
1. 药物治疗:对于较小的植物性胃结石,可使用药物溶解。如口服碳酸氢钠,可使胃内环境碱化,有助于松软结石的溶解和消散。同时,可配合胃动力药物,促进胃排空,帮助结石排出。
2. 内镜治疗:这是目前治疗胃结石常用的方法。通过胃镜可直接观察结石情况,并采用活检钳、圈套器等器械将结石破碎成小块,然后随胃肠蠕动排出体外。对于较大结石,还可采用激光、微波等方法将其击碎。
3. 手术治疗:适用于结石巨大、经药物和内镜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胃穿孔、大量难以控制的消化道出血等情况。手术方式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如胃切开取石术等。
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按时复查胃镜等检查,观察结石变化及胃黏膜修复情况。饮食上,避免食用过多高纤维、不易消化食物,以防再次形成结石。若治疗后出现腹痛、呕吐、黑便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