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不同阶段症状有别,用药也因阶段和个体情况而异。
一、梅毒的症状:
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通常在感染梅毒螺旋体后2 - 4周出现,好发于外生殖器,如阴茎冠状沟、龟头、大小阴唇等部位,为无痛性炎性硬结,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直径1 - 2cm,表面有浆液性分泌物,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
二期梅毒一般在硬下疳消退后3 - 4周左右出现,可累及全身皮肤黏膜,出现梅毒疹,表现多样,如斑疹、斑丘疹、丘疹、脓疱等,常泛发对称,掌跖易见暗红斑及脱屑性斑丘疹,外阴及肛周皮损多为湿丘疹及扁平湿疣,皮损一般无自觉症状。还可出现骨膜炎、关节炎、虹膜炎、脑膜炎及神经炎等多系统损害症状。
三期梅毒可发生在初次感染梅毒螺旋体后的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损害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如皮肤黏膜损害表现为结节性梅毒疹、梅毒性树胶肿;心血管梅毒可出现主动脉瘤、主动脉瓣闭锁不全等;神经梅毒可表现为脑膜炎、脑血管梅毒、脊髓痨、麻痹性痴呆等。
2.梅毒的用药:
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是青霉素,常用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等。早期梅毒一期、二期梅毒及早期潜伏梅毒,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共2 - 3次;或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单位,每日1次,肌注,连续10 - 15日。晚期梅毒三期皮肤、黏膜、骨梅毒,晚期潜伏梅毒或不能确定病期的潜伏梅毒及二期复发梅毒,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共3次;或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单位,每日1次,肌注,连续20日。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头孢曲松钠、四环素类或大环内酯类药物替代治疗。
治疗梅毒需严格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治疗期间避免性行为,性伴侣也应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防止交叉感染。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观察疗效,及时发现复发或再感染情况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