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念珠菌感染可引发多种症状,治疗方式因感染部位和程度而异。
一、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症状:
1. 皮肤症状:皮肤感染白色念珠菌后,常出现红斑、脱屑、瘙痒等表现。褶皱部位如腹股沟、腋窝等较为常见,严重时可出现小脓疱。
2. 口腔症状:口腔感染白色念珠菌会出现白色斑膜,可擦去,擦除后可见下方红色创面,患者可能伴有疼痛,尤其在进食刺激性食物时明显,还可能影响吞咽。
3. 阴道症状:女性阴道感染白色念珠菌,白带会增多,呈豆腐渣样,伴有严重瘙痒,可致坐立不安,还可能出现阴道红肿、疼痛,性交时疼痛加剧。
4. 肠道症状: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可引起腹泻、腹痛、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大便性状改变,严重时可出现黏液便。
2.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
1. 局部治疗:皮肤、口腔、阴道等部位的轻度感染,多采用局部用药。如皮肤感染可涂抹抗真菌药膏;口腔感染常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再涂抹制霉菌素;阴道感染可使用克霉唑栓等阴道栓剂。
2. 全身治疗:对于严重或复发性白色念珠菌感染,需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但这些药物可能有一定副作用,使用时需密切关注。
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需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治疗期间保持感染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女性阴道感染时,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性伴侣如有感染也需同时治疗,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增强自身免疫力,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规律作息,有助于疾病康复和预防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