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粘度高即血液黏稠度增高,会出现多种症状并带来一定危害。
一、血粘度高的症状:
1. 晨起头晕:早晨起床后感觉头脑昏沉,不清醒,思维也较为迟钝,一般要到午后才逐渐恢复正常状态。
2. 午饭后犯困:午餐后会出现明显的困倦感,难以抑制,必须休息一会儿,否则会全身不适,影响工作和生活。
3. 下蹲困难:蹲下干活或上厕所时,会感觉气喘吁吁,因为血液黏稠导致心脏向脑部等部位供血相对不足。
4. 视力模糊:血液黏稠度高会影响眼部的血液供应,导致视网膜出现短暂性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视力模糊,看东西不清晰。
2.血粘度高的危害:
1. 易形成血栓: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中的血小板等成分容易聚集在一起,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可能随血流运行到身体其他部位,堵塞血管。
2. 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血栓堵塞冠状动脉可引发冠心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堵塞脑血管则会导致脑梗死,引起偏瘫、失语等严重后果。
3. 损害微循环:影响全身的微循环,导致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功能受到影响,长期可造成多器官功能损害。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增加运动,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监测血粘度等指标。若发现血粘度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不可自行随意用药或采取不恰当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