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是由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治疗方式主要为抗菌治疗及对症治疗。
一、猩红热症状:
1. 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可达 39℃左右,可伴有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
2. 咽峡炎:表现为咽痛明显,吞咽时加剧。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表面可有脓性渗出物,软腭处可见黏膜充血、肿胀,有散在的红疹或出血点。
3. 皮疹:发热后 24 小时内开始出现皮疹,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皮疹为弥漫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在皮肤褶皱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皮疹密集,形成紫红色线条,称为帕氏线。面部潮红,口周苍白,形成口周苍白圈。
4. 脱屑:皮疹消退后开始出现脱屑,脱屑程度与皮疹轻重有关,轻者呈糠屑样,重者可呈大片状脱皮。
2.猩红热治疗方式:
1. 抗菌治疗: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一般用药 24 小时后可退热,皮疹消退。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头孢菌素等药物。
2. 对症治疗:对于发热给予退热治疗,如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物;咽痛可给予含片或雾化吸入缓解症状。
患病期间应注意休息,多饮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肤导致感染。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以确保彻底清除病原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若出现病情变化,如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