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指心脏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供氧不足,心肌能量代谢异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病理状态,其症状多样,原因复杂。
一、心肌缺血的症状:
1. 心绞痛:发作性胸痛是典型症状,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和小指。疼痛一般持续 3 - 5 分钟,很少超过 15 分钟。
2. 呼吸困难:患者常感到呼吸费力,活动后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即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采取坐位,呼吸深快,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后症状缓解。
3. 心律失常:部分患者会出现心悸,自觉心跳异常,可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不规则跳动或有心跳漏跳感。
4. 全身症状:可伴有乏力、头晕、出汗等症状,严重心肌缺血发作时,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2.心肌缺血的原因: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原因,脂质代谢异常使脂质沉积在冠状动脉内膜,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影响心肌供血。
2. 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血管壁的平滑肌收缩,使血管内径变窄,减少心肌血液供应,可由吸烟、饮酒、精神紧张等因素诱发。
3. 其他因素:如严重贫血,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无法满足心肌对氧的需求;低血压导致心脏灌注压不足;心肌病使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影响心肌血供等。
日常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若出现疑似心肌缺血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遵医嘱规范治疗,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