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痉挛又称肠绞痛,只是一种症状而非疾病,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腹痛,部位以脐周为主,疼痛轻重不等,发作间歇期无明显异常。
一、肠痉挛症状:
发作时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的腹痛,疼痛程度差异较大,轻者可能仅表现为腹部隐痛,能忍受;重者则疼痛剧烈,呈阵发性绞痛,患儿常哭闹不安、翻滚、出汗等。疼痛部位多在脐周,也可涉及全腹。发作间歇期,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等异常体征,活动、饮食等可基本恢复正常。发作时间不固定,可短至几分钟,也可持续数小时。
2.肠痉挛治疗:
一般治疗方面,发作时可通过局部热敷,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于腹部,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平滑肌痉挛,减轻疼痛。还可轻柔按摩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有助于改善胃肠蠕动,减轻不适。药物治疗上,若疼痛较为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解痉药物,如颠茄片、阿托品等,能有效解除平滑肌痉挛,缓解疼痛。若因肠道气体过多引发肠痉挛,可使用西甲硅油等药物促进气体排出。若肠痉挛由肠道细菌感染引起,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克肟等。
治疗期间,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着凉,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若肠痉挛频繁发作或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