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一、急性胃肠炎的表现:
1. 消化道症状:恶心与呕吐较为常见,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腹痛以中上腹或脐周为主,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腹泻频繁,大便多为稀水样便,严重时一天可达数次甚至数十次 。
2.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可高可低,还可能伴有乏力、头晕等症状,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及脱水等因素导致。若脱水严重,可出现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表现。
2.急性胃肠炎的治疗:
1. 一般治疗: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上,发病初期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粥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轻胃肠负担。同时,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来预防和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2. 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症状选择药物。如腹痛明显者,可使用解痉药如颠茄片等缓解肠道痉挛;腹泻严重者,可使用蒙脱石散止泻;伴有细菌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等进行抗感染治疗;恶心、呕吐严重影响进食者,可使用甲氧氯普胺等药物止吐。
患病期间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严重脱水、高热不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急性胃肠炎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