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临床症状以局部皮肤损害为主,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一般治疗等。
一、丹毒的临床症状:丹毒好发于小腿、颜面部。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局部表现为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界清楚,略隆起。手指轻压可使红色消退,去除压力后红色很快恢复。红肿向四周蔓延时,中央红色逐渐消退、脱屑,转为棕黄色。红肿区有时可发生水疱,局部有烧灼样疼痛。附近淋巴结常肿大、疼痛。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局部皮肤坏死、败血症等并发症。
2.丹毒的治疗:
1. 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一般需持续用药10 - 14天,以彻底清除病原菌,防止复发。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2. 局部治疗:可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若有皮肤破溃,需进行清创处理,并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预防感染。
3. 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同时,要注意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导致感染加重。
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若局部红肿、疼痛加重,或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治愈后要注意预防,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损伤,积极治疗足癣等基础疾病,降低丹毒复发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