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有呼吸频率改变、呼吸深度改变、呼吸节律改变、呼吸费力程度改变、发绀等。
1. 呼吸频率改变:可表现为呼吸加快或呼吸减慢。呼吸加快常见于发热、贫血、心力衰竭等,机体为满足代谢需求,加快呼吸频率来摄取更多氧气;呼吸减慢则多见于麻醉药或镇静药过量、颅内压增高等,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呼吸频率降低。
2. 呼吸深度改变:包括呼吸加深和呼吸变浅。呼吸加深常见于代谢性酸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机体通过加深呼吸来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呼吸变浅可见于呼吸肌无力、肺气肿等,导致气体交换量减少。
3. 呼吸节律改变:如潮式呼吸,表现为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后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周而复始;间停呼吸则是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如此周而复始。这些异常节律常提示病情较重。
4. 呼吸费力程度改变:患者会感觉吸气、呼气困难或两者均困难。吸气性呼吸困难常见于大气道狭窄,如喉头水肿;呼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小气道痉挛或阻塞,如支气管哮喘;混合性呼吸困难可见于广泛肺部病变等。
5. 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当呼吸困难导致氧气摄入不足,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就会出现发绀,常见于严重心肺疾病。
日常生活中,若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应立即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保持环境通风良好。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延误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