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赘与疣在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病因:皮赘通常是由于皮肤受到摩擦、肥胖、皮肤老化等因素影响,导致皮肤局部的纤维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疣主要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病毒入侵皮肤黏膜上皮细胞,导致细胞异常增殖。
2. 临床表现:皮赘一般为柔软的、带蒂的小肉疙瘩,颜色多与周围皮肤相近,大小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疣的形态多样,有乳头状、菜花状、扁平状等,颜色可呈灰白色、棕色、肤色等,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但以手部、足部等暴露部位较为常见。
3. 病理特征:皮赘在病理切片下可见由疏松结缔组织、血管和少量脂肪组织构成;疣的病理表现为上皮细胞增生,棘层增厚,表皮突延长,在颗粒层和棘层上部可见空泡化细胞。
4. 治疗方法:皮赘较小且无症状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若影响美观或有不适,可通过激光、冷冻、手术切除等方法去除。疣的治疗以去除疣体、调节局部皮肤生长、刺激局部或全身免疫反应为主,常用药物治疗如维A酸、水杨酸等、物理治疗如冷冻、激光、电灼等及手术治疗。
日常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避免皮肤受到过度摩擦和损伤。若发现皮肤出现异常增生物,不要自行处理,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严格遵医嘱用药和护理,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