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和慢性乙肝在发病时间、症状表现、病毒复制情况、肝脏损伤程度、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 发病时间:急性乙肝起病急,通常在感染乙肝病毒后6个月内发病;慢性乙肝起病隐匿,病程超过6个月。
2. 症状表现:急性乙肝症状相对明显,常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慢性乙肝症状多不典型,可能仅在劳累、饮酒等诱因下出现轻微不适,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
3. 病毒复制情况:急性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但随着病情恢复,病毒可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慢性乙肝病毒持续复制,难以被彻底清除,病毒载量波动较大。
4. 肝脏损伤程度:急性乙肝肝脏损伤多为一过性,及时治疗后肝功能可较快恢复正常;慢性乙肝肝脏长期受病毒侵害,易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等不可逆损伤。
5. 治疗方法:急性乙肝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多数患者可自行恢复;慢性乙肝治疗较为复杂,常需长期抗病毒、保肝等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
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乙肝,都应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等指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避免饮酒和过度劳累。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换药,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