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多样,如肢体无力、异常运动、步态障碍、震颤、肌痉挛等。
1. 肢体无力:患者常自觉肢体力量减弱,难以完成正常的动作,如抬手、举物、行走等,然而通过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却无明显的神经肌肉器质性病变基础,这种无力症状可在特定情境或情绪状态下加重。
2. 异常运动:表现形式丰富,包括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动作幅度大小不一,且无规律可循,可累及身体多个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姿势稳定性。
3. 步态障碍:行走姿态出现异常,如步伐不稳、拖步、小碎步等,行走时身体平衡控制困难,容易摔倒,不同患者的步态异常特点存在差异。
4. 震颤:多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在保持特定姿势或进行动作时出现,静止时减轻或消失,震颤频率和幅度因人而异,可影响手部精细动作的完成。
5. 肌痉挛:局部肌肉突然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性收缩,导致肌肉僵硬、疼痛,常见于面部、颈部、四肢等部位,发作时间不定,可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
功能性运动障碍受多种因素影响,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整心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焦虑。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舒缓的运动,如瑜伽、散步等。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进行检查和治疗,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