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血糖血压控制、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玻璃体腔注药治疗、手术治疗等。
1. 血糖血压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由糖尿病引起血糖波动,长期高血糖损害视网膜血管。严格控制血糖,能减少血糖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减缓血管病变进展;控制血压可降低血管压力,避免视网膜血管因高压破裂、渗漏。日常通过合理饮食,控制糖分、盐分摄入,适量运动,必要时使用降糖、降压药物,维持血糖、血压稳定,从而减轻对视网膜的损害,预防病变加重。
2. 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羟苯磺酸钙胶囊,可调节微血管壁的生理功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改善视网膜微循环;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能激活纤溶酶、舒张血管,增加视网膜血流量,保护视网膜组织;甲钴胺片可营养神经,改善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损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有的神经病变有一定治疗作用,通过这些药物综合作用,改善视网膜病变情况。
3. 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使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血管渗漏等问题。激光治疗利用激光的热效应,封闭渗漏的血管,阻止液体渗出,减少黄斑水肿;破坏缺氧的视网膜组织,减少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产生,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从而稳定视网膜病变,防止视力进一步下降。
4. 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黄斑水肿等严重影响视力的情况。向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如雷珠单抗注射液、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等,能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活性,减少新生血管生成,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
5. 手术治疗: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到晚期,出现玻璃体积血长期不吸收、视网膜脱离等严重情况时需手术。玻璃体切割术可清除玻璃体内的积血,解除对视网膜的牵拉,使视网膜复位;必要时联合眼内光凝,封闭病变血管,尽可能挽救患者视力,改善患者视觉质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糖、血压、眼压及眼底情况。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治疗和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尽可能保存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