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症状、发病部位、治疗方法、预后情况是骨膜炎和骨髓炎存在差异的几个方面。
1. 病因:骨膜炎多因骨膜及骨膜血管扩张、充血、水肿或骨膜下出血,血肿机化,骨膜增生及炎症性改变造成,常由运动过度、外伤等引发;骨髓炎主要是细菌感染骨髓、骨皮质和骨膜引起,血源性感染、创伤后感染等是常见原因。
2. 症状:骨膜炎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时疼痛加剧,严重时会影响肢体正常活动;骨髓炎症状更严重,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局部有剧烈疼痛、红肿,可形成窦道,有脓性分泌物排出。
3. 发病部位:骨膜炎常发生在胫骨、腓骨等部位;骨髓炎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骨骼,常见于长骨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
4. 治疗方法:骨膜炎以保守治疗为主,如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骨髓炎治疗相对复杂,多需使用大量抗生素,严重时可能要手术清创、引流等。
5. 预后情况:骨膜炎若及时治疗,预后较好,一般不会留下严重后遗症;骨髓炎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易复发,可能导致骨骼畸形、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运动适度,避免外伤,若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遵循医生的嘱咐,争取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