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与菌血症在病原菌在血液中状态、临床表现、治疗难度、预后情况等方面存在不同。
1. 病原菌在血液中状态:败血症是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发全身性感染;菌血症则是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大量繁殖,只是短暂出现在血液中。
2. 临床表现:败血症症状较为严重,会出现高热、寒战、皮肤瘀点、肝脾肿大等明显的全身性症状,甚至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菌血症临床表现相对较轻,可能仅有轻微发热或无明显症状,常在原发病灶基础上出现短暂的菌血症表现。
3. 治疗难度:败血症因病原菌大量繁殖且产生毒素,治疗相对复杂,需要强有力的抗感染治疗,同时要处理并发症;菌血症若能及时发现并针对病原菌治疗,一般较易控制病情。
4. 预后情况:败血症若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菌血症多数患者在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很少遗留严重后遗症。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皮肤破损,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增强自身免疫力。一旦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遵医嘱规范治疗,防止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