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草爬子咬后可通过症状表现、血液检查、脑脊液检查、病毒分离、影像学检查等判断是否得了森林脑炎。
1. 症状表现:森林脑炎发病初期会出现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类似感冒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会有颈部肌肉、肩胛肌、上肢肌肉等出现迟缓性瘫痪,还可能有视力减退、吞咽困难、言语障碍等神经症状,部分患者会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如嗜睡、谵妄、昏迷等。
2. 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相关抗体,如特异性IgM抗体,若呈阳性,对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一般在发病后数天即可出现,有助于早期诊断。同时血常规等检查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类型。
3.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可能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混,细胞数轻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这些特征有助于与其他脑部疾病相鉴别。
4. 病毒分离:从患者血液、脑脊液等标本中分离出森林脑炎病毒,是确诊的金标准,但病毒分离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且阳性率有限。
5. 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观察脑部结构和病变情况,若存在炎症损伤,可发现相应异常信号影,辅助诊断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被草爬子咬后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诊断。日常生活中在草爬子易出没地区活动时要做好防护,如穿长袖长裤、扎紧袖口裤脚等。一旦发现被草爬子叮咬,不要自行随意拔除,应尽快前往医院处理,降低感染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