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气肿可通过药物治疗、呼吸训练、氧疗、饮食调理、手术治疗等方法来应对。
1. 药物治疗:慢性肺气肿患者气道存在炎症与痉挛等问题,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遵医嘱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能迅速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喘息症状;氨茶碱片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环磷腺苷酸含量,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氨溴索口服液能促进呼吸道内黏稠分泌物的排出及减少黏液的滞留,改善呼吸状况。
2. 呼吸训练:慢性肺气肿会导致肺功能下降,呼吸肌力量减弱。缩唇呼吸,即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可增加呼气时的阻力,防止小气道过早塌陷,利于肺内气体排出;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能增强膈肌活动,提高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
3. 氧疗:慢性肺气肿患者气体交换功能受损,常伴有缺氧。长期家庭氧疗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状态,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控制在 1 - 2L/min,每天吸氧时间不少于 15 小时。
4. 饮食调理:慢性肺气肿患者能量消耗大,营养状况影响病情恢复。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等,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修复;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增强免疫力;适当增加高热量食物摄入,如坚果、谷类等,为机体提供充足能量。
5.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病情严重、药物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肺气肿患者,可考虑手术。肺减容术通过切除部分过度膨胀的肺组织,减少肺容积,降低肺过度充气,改善呼吸力学,提高肺功能和运动耐力;肺移植术则是将健康的肺组织移植给患者,从根本上改善肺功能,但手术风险大,供体来源有限。
慢性肺气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与剧烈运动,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与康复训练,定期复查肺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更好地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