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对血管的危害包括静脉炎、血管硬化、局部血栓形成、空气栓塞、药物外渗等。
1. 静脉炎:输液过程中,若无菌操作不严格,细菌等微生物易侵入血管引发炎症;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也会直接刺激血管内膜,导致血管壁出现红肿、疼痛等炎症反应,严重时会影响血管正常功能。
2. 血管硬化:频繁输液,尤其是输入一些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会使血管内膜受到损伤,促使血管壁弹性下降、变硬,进而影响血管的正常舒缩功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3. 局部血栓形成:输液时血管内膜受损后,血小板容易在破损处聚集,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可能随血液循环流向其他部位,造成更严重的栓塞性疾病。
4. 空气栓塞:输液过程中若操作不当,空气进入血管,会在血管内形成气泡,阻碍血液正常流动,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不过这种情况在规范操作下较为罕见。
5. 药物外渗:输液时若针头移位或固定不当,药物可能渗漏到血管周围组织,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导致组织坏死。
输液在必要时能发挥重要治疗作用,但为减少对血管的危害,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液。若需输液,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同时,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