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注误入血管可能引发局部血肿、药物不良反应加剧、过敏反应、空气栓塞、感染等危害。
1. 局部血肿:肌注误入血管后,注射部位的血管破损,血液会渗出到周围组织,进而形成局部血肿。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肿胀、疼痛,皮肤可能呈现青紫瘀斑,影响患者舒适度,且恢复需要一定时间。
2. 药物不良反应加剧:正常肌注时药物缓慢吸收,误入血管后药物快速进入血液循环,短时间内血液中药物浓度急剧升高,超出正常代谢速度,可能引发原本不良反应的加重,如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更为明显。
3. 过敏反应:若患者对所注射药物过敏,药物快速入血会使过敏原迅速扩散,过敏反应可能更严重且发作更快,从轻微的皮肤瘙痒、皮疹,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4. 空气栓塞:注射过程中若有空气随药物一同进入血管,可能形成空气栓塞。少量空气可被人体吸收,但大量空气进入会堵塞血管,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相应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致命。
5. 感染:血管内环境相对无菌,肌注误入血管增加了细菌等病原体进入血管的机会,引发局部或全身性感染,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在进行肌注操作时,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仔细确认注射部位,尽量避免误入血管情况的发生。患者也需积极配合,如实告知自身病史、过敏史等信息。若注射后出现异常不适,应及时就医检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