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高血压药可能存在影响电解质平衡、导致干咳、引发低血压、影响血糖血脂代谢、造成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1. 影响电解质平衡:一些高血压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在促进尿液排出的同时,可能会使体内的钾、钠、氯等电解质随尿液丢失,导致电解质紊乱。若钾离子丢失过多,可能引起低钾血症,出现乏力、腹胀、心律失常等症状;钠离子丢失过多则可能导致低钠血症,引发头晕、恶心等不适。
2. 导致干咳:部分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高血压药物的患者,会出现干咳的副作用。因为该类药物抑制了缓激肽的降解,使缓激肽在体内蓄积,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通常为持续性干咳,夜间或平卧时可能加重。
3. 引发低血压:某些降压药物降压效果较强,如果剂量使用不当或患者对药物过于敏感,可能会导致血压降得过低,引起低血压。出现头晕、眼黑、心慌、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晕厥,影响脑部及其他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4. 影响血糖血脂代谢:像β受体阻滞剂这类高血压药物,可能会对血糖、血脂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它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使患者不易察觉低血糖的发生;同时还可能升高甘油三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5. 造成肝肾功能损害:长期服用高血压药物,部分药物成分需要经过肝脏和肾脏代谢,这可能会增加肝肾的负担,对肝肾功能造成一定损害。表现为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升高,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升高等,严重时可能影响肝肾正常功能。
长期服用高血压药虽有副作用,但不能擅自停药或换药。应定期监测血压、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根据身体状况和医生建议调整用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控制血压,减少药物副作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