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胃后可能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咽喉不适、水电解质紊乱、感染等症状。
1.腹痛:洗胃过程中,胃管的插入以及冲洗液对胃黏膜的刺激,会引起胃部的痉挛和不适,导致腹痛症状出现,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一般为隐痛或胀痛,多在洗胃后的短时间内较为明显。
2.恶心呕吐:洗胃操作会对胃部产生机械性刺激,引发胃部的应激反应,导致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通常为胃内残留的液体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在洗胃后的数小时内可能反复出现。
3.咽喉不适:插入胃管时会经过咽喉部位,容易对咽喉黏膜造成一定的摩擦和损伤,使患者感到咽喉疼痛、异物感,吞咽时不适症状可能会加重,一般持续1-2天。
4.水电解质紊乱:如果洗胃过程中冲洗液进出量控制不当,或者患者本身身体较为虚弱,可能会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这会导致患者出现乏力、头晕、心慌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心脏、神经等多个系统的功能。
5.感染:洗胃属于侵入性操作,如果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或者患者自身抵抗力较差,就有可能引发感染,如肺部感染、胃肠道感染等,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
洗胃后要多休息,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饮食上先从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开始,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若出现严重不适症状,如剧烈腹痛、持续高热等,应及时告知医生,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