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乳果糖可能带来血糖波动、胃肠道不适、水电解质紊乱、过敏反应、依赖性等危害。
1. 血糖波动:乳果糖在肠道被细菌分解为短链脂肪酸后部分可吸收入血,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导致血糖出现一定波动,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不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增加血糖管理难度。
2. 胃肠道不适:会引起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因为乳果糖可使肠道渗透压改变,导致肠道水分增加,肠道蠕动加快,长期如此会扰乱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节律,影响胃肠道功能。
3. 水电解质紊乱:持续腹泻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如钾、钠、氯等,长期吃乳果糖引发严重腹泻时,易造成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影响身体正常生理功能。
4. 过敏反应:少数人可能对乳果糖过敏,长期服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会危及生命。
5. 依赖性:长期依赖乳果糖促进排便,会使肠道自身的排便反射和蠕动功能逐渐减弱,一旦停药,可能出现便秘加重等情况,不利于肠道正常功能的维持。
长期吃乳果糖存在多种潜在危害,如需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用药过程中若出现不适症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不可自行随意增减药量或长期自行服药,以保障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