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震荡可能带来牙髓充血、牙髓坏死、牙体硬组织损伤、牙周组织损伤、咬合紊乱等危害。
1. 牙髓充血:牙震荡后,牙髓组织内的血管会出现扩张、充血现象。这是机体对创伤的一种早期反应,牙髓的血液循环发生改变,可能导致牙齿出现敏感症状,对冷热刺激较为敏感,患者会感觉到牙齿有酸痛不适。
2. 牙髓坏死:若牙震荡程度较重,牙髓组织的血液循环严重受损,无法为牙髓细胞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氧气,就可能逐渐发展为牙髓坏死。牙髓坏死后,牙齿会失去活力,颜色可能逐渐变暗,还可能引发根尖周炎等后续问题。
3. 牙体硬组织损伤:牙震荡时的外力冲击,可能使牙体硬组织出现细微裂纹,肉眼可能不易察觉,但这些裂纹会影响牙齿的结构完整性,增加牙齿折断的风险,在日后受到较小外力时也可能发生折断。
4. 牙周组织损伤:牙周膜在牙震荡过程中受到损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导致牙齿松动、咀嚼时疼痛。严重时,牙周组织的损伤可能影响牙齿的稳固性,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牙齿移位甚至脱落。
5. 咬合紊乱:牙震荡可能改变牙齿的位置,使原本正常的咬合关系被破坏,出现咬合干扰或早接触等情况。长期的咬合紊乱会影响咀嚼功能,还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出现问题,引起关节疼痛、弹响等症状。
牙震荡后要注意避免用受伤牙齿咀嚼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减少对受伤牙齿的刺激。同时,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诊,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大程度降低牙震荡带来的不良影响,维护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