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间质病的病因包括环境和职业暴露、药物、结缔组织病、特发性、遗传等。
1. 环境和职业暴露:长期接触如矽尘、煤尘、石棉等无机粉尘,以及发霉的干草、谷物等有机粉尘,可引发肺部炎症和纤维化,导致肺间质病。一些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某些有机溶剂等暴露,也可能对肺间质造成损害。
2. 药物:部分药物会引起肺间质不良反应,如抗肿瘤药物博来霉素、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甲氨蝶呤等抗风湿药物。这些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影响肺部细胞功能,引发免疫反应,进而损伤肺间质组织。
3. 结缔组织病:像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自身免疫系统紊乱,产生的自身抗体可攻击肺部组织,累及肺间质,引起炎症和纤维化改变。
4. 特发性:找不到明确的环境、药物、疾病等相关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遗传易感性、肺部微环境改变等多种复杂因素有关,这类肺间质病诊断相对困难。
5. 遗传:某些基因缺陷或突变可导致遗传性肺间质病,通过遗传方式传递,使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相关基因研究仍在不断深入。
肺间质病病因复杂多样,若怀疑患病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接触已知的致病因素,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