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推针可能带来感染、直肠黏膜损伤、药物吸收不稳定、过敏反应、肠道功能紊乱等危害。
1. 感染:直肠推针过程中若未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细菌等病原体易侵入直肠及周围组织,引发局部感染,如直肠炎,严重时可能扩散至全身,导致发热、寒战等全身性感染症状,影响孩子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学习。
2. 直肠黏膜损伤:推针操作时,若动作粗暴或器械选择不当,可能划破直肠黏膜。这不仅会使孩子感到疼痛不适,影响排便,还会破坏直肠黏膜的完整性,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增加感染风险,延缓孩子康复进程。
3. 药物吸收不稳定:直肠的生理结构和环境复杂,药物经直肠推注后,吸收过程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直肠内粪便残留、肠道蠕动等,导致药物吸收不稳定,难以保证药效的有效发挥,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4. 过敏反应:部分孩子可能对推注的药物过敏,即使之前未出现过过敏情况,直肠推针时药物进入体内,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急促等,严重过敏甚至会危及生命。
5. 肠道功能紊乱:频繁直肠推针会干扰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内环境,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吸收,导致孩子出现腹痛、腹泻、便秘等肠道功能紊乱症状,进一步影响孩子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
日常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直肠推针。若因病情需要进行该操作,务必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护人员严格规范操作。同时,密切关注孩子反应,出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