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直肠脱垂的原因有解剖因素、腹压增加、盆底组织薄弱、神经系统病变、其他因素等。
1. 解剖因素:小儿骶骨弯曲度未形成,直肠呈垂直位,与肛管处于一条直线上,当腹压增加时,直肠缺乏骶骨的有效支持,易向下滑动引发脱垂;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直肠周围结缔组织松弛,固定直肠的作用减弱,导致直肠易脱垂。
2. 腹压增加:长期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多次分娩等,会使腹内压力持续升高,推动直肠向下移位,从而引发直肠脱垂。
3. 盆底组织薄弱:如营养不良、年老体弱、久病卧床等,可导致盆底肌肉、筋膜等组织松弛,对直肠的支撑作用减弱,促使直肠脱垂。
4. 神经系统病变:腰骶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等神经系统疾病,会影响支配直肠的神经功能,使直肠的正常位置和功能受到影响,引发脱垂。
5. 其他因素:内痔、直肠息肉经常脱出,向下牵拉直肠黏膜,也可能诱发直肠脱垂。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积极治疗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的疾病。若出现疑似直肠脱垂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