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吊针可能存在局部感染、静脉炎、过敏反应、菌群失调、空气栓塞等危害。
1. 局部感染:打吊针时若消毒不严格,细菌等病原体易侵入皮肤针眼处,引发局部红肿、疼痛、渗液等感染症状,严重时可能形成脓肿,影响宝宝局部组织健康。
2. 静脉炎:长期或不当的静脉穿刺以及药物刺激,会使静脉血管内膜受损,引发静脉炎。表现为沿静脉走行部位出现红肿、疼痛,血管变硬,影响静脉正常功能。
3. 过敏反应:宝宝体质特殊,对吊针所输药物可能产生过敏。轻者出现皮疹、瘙痒,重者可致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4. 菌群失调:过度依赖吊针输入抗生素等药物,会破坏宝宝体内正常菌群平衡,导致其他病菌趁机大量繁殖,引发新的感染或疾病。
5. 空气栓塞:输液过程中若操作不当,空气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子,堵塞血管,影响血液循环,严重时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日常照顾宝宝时,应注重提高宝宝自身免疫力,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增强体质,减少生病几率。生病后是否需要打吊针,务必遵循医生专业判断,不可盲目要求或拒绝,保障宝宝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