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登革热查血项不能直接确诊,但血项检查结果可作为重要辅助诊断依据。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血项检查中,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会出现一些特征性变化。在疾病早期,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轻度减少,随后可能出现明显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血小板计数在发病过程中常逐渐下降,严重时可降至极低水平,这与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以及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等因素有关。
不过,这些血项变化并非登革热所特有,其他一些感染性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仅依靠血项检查不能确诊登革热。要明确诊断,还需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如是否有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以及典型的临床症状,如高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等,同时进行特异性的血清学检查或病毒核酸检测等,综合判断才能最终确诊。
日常生活中,预防登革热很重要。要注意防蚊灭蚊,定期清理家中积水,避免蚊虫滋生。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时,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长裤,使用驱蚊产品。若出现疑似登革热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情况,积极配合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