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等。
1. 饮食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能有效调节血糖水平。因为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比例,可避免血糖的大幅波动。应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全谷物等,既能增加饱腹感,又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防止餐后血糖急剧上升。同时,严格控制糖分高的食物摄入,像糖果、甜饮料等,从源头上减少血糖升高的因素,维持孕期血糖在正常范围,保障母婴健康。
2. 运动疗法:适当运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有益。运动可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身体能更有效地利用胰岛素来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选择适合孕妇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每周坚持3 - 5次。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体内脂肪堆积,有助于控制体重,进而稳定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 血糖监测: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通过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指标,能及时了解血糖的变化情况。空腹血糖反映基础血糖水平,餐后血糖可体现饮食对血糖的影响。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能准确判断病情的控制程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若发现餐后血糖持续偏高,可调整饮食结构或增加运动量;若空腹血糖不稳定,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药物治疗方案,确保血糖始终处于合理范围。
4. 药物治疗:遵医嘱用药二甲双胍片、格列本脲片、阿卡波糖片。二甲双胍片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格列本脲片能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强胰岛素与靶组织及受体的结合能力,发挥降糖作用。阿卡波糖片可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幅度,使血糖波动减小,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5. 胰岛素治疗:当饮食、运动及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胰岛素治疗是重要手段。胰岛素可直接补充体内缺乏的胰岛素,帮助身体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选择合适的胰岛素剂型和剂量,如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等。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精准控制血糖,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发育,减少高血糖对母婴的不良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因为熬夜可能影响激素分泌,导致血糖波动。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产检,密切关注自身和胎儿的健康状况。严格遵循治疗方案,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或停止治疗,确保血糖得到有效控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顺利度过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