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区别一般体现在发病机制、病因、起病速度、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等方面。
1. 发病机制: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导致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内血栓形成,阻塞血管所致;脑栓塞则是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2. 病因:脑血栓形成主要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还可由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加速病情发展;脑栓塞栓子来源多样,常见有心脏来源如房颤导致的心源性栓子,还有脂肪、空气、肿瘤等栓子。
3. 起病速度:脑血栓形成起病相对较缓慢,常在安静状态或睡眠中发病;脑栓塞起病急骤,症状在数秒或数分钟内达到高峰。
4. 临床表现:脑血栓形成症状多逐渐加重,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栓塞症状常突然发生,除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外,还可能伴有原发病的表现。
5. 影像学表现:脑血栓形成早期CT可能无明显异常,数小时后可见低密度梗死灶;脑栓塞发病后CT可迅速显示梗死灶,且常伴有出血性梗死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有发生脑血栓形成还是脑栓塞风险的人群,都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定期体检监测身体指标。一旦出现疑似症状,需立即就医,严格按照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