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钾与低血钙在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等方面存在不同 。
1.病因:低血钾主要因钾摄入不足,如长期禁食、厌食;钾丢失过多,像频繁呕吐、腹泻、大量使用排钾利尿剂等;钾分布异常,如胰岛素过量使用促使钾进入细胞内。低血钙多因维生素D缺乏或代谢异常,影响钙吸收;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素分泌减少,血钙调节异常;肾衰竭等疾病影响钙代谢。
2.临床表现:低血钾时,神经肌肉应激性降低,出现肌无力,从下肢开始向上蔓延,严重时影响呼吸肌;还会有腹胀、肠鸣音减弱等胃肠道症状,以及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症状。低血钙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手足抽搐,严重时有惊厥;精神症状如烦躁、焦虑;还可能出现皮肤干燥、指甲变形等外胚层组织营养变性症状。
3.诊断方法:低血钾通过检测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可诊断,同时结合心电图有T波低平、U波出现等典型改变辅助判断。低血钙依靠检测血清总钙浓度低于2.25mmol/L或离子钙低于1.1mmol/L确诊,结合血磷、甲状旁腺素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4.治疗措施:低血钾治疗需根据病情口服或静脉补钾,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补钾速度和浓度,避免高血钾。低血钙治疗需补充钙剂,如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同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者需长期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日常要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钾、钙的食物,如香蕉、牛奶等。若患有可能影响钾、钙代谢的疾病,需积极治疗,定期体检监测血钾、血钙水平,出现不适及时就医,严格按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