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血源性骨髓炎通常是指细菌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骨髓,引发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细菌多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比如疖、痈、扁桃体炎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这些部位的细菌入血形成菌血症,随血流到达骨髓。长骨干骺端的毛细血管弯曲、血流缓慢,细菌容易在此处停滞、繁殖,进而引发炎症。
发病初期,局部会出现剧烈疼痛,患者常因疼痛而抗拒活动。随着病情发展,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等典型的炎症表现,严重时可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进一步扩散,破坏骨质,形成死骨,还可能引发病理性骨折,影响肢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积极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以降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发病风险。一旦患病,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按时服药、足量使用抗生素,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等相关治疗措施,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