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等。
1. 饮食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能有效调节血糖水平。因为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比例,可避免血糖短期内大幅波动。应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全谷物等,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取。同时根据孕妇体重、孕周等因素精确计算每日所需热量,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求,又防止热量过剩导致血糖升高。
2. 运动疗法:适当运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有益。运动可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身体能更有效地利用血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选择适合孕妇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每周坚持3 - 5次。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饭后1小时左右,避免空腹运动引发低血糖。运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心率,确保运动强度适宜。
3. 血糖监测: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通过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指标,能及时了解血糖波动情况,以便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可使用血糖仪在家自行监测,记录血糖值。一般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3.3 - 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4.4 - 6.7mmol/L。医生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判断病情变化,确保血糖始终处于合理范围。
4. 药物治疗:遵医嘱用药二甲双胍片、格列本脲片、阿卡波糖片。二甲双胍片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从而降低血糖。格列本脲片能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强胰岛素作用。阿卡波糖片可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幅度。这些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能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5. 胰岛素治疗:当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需采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可直接补充体内缺乏的胰岛素,降低血糖。根据患者血糖情况选择合适的胰岛素剂型,如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等。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剂量和时间进行注射,密切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情绪稳定也十分重要,过度焦虑或紧张可能影响血糖。定期产检,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停止治疗,确保整个孕期血糖稳定,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