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患者一般在发病后5-7天内具有传染性。
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给健康人。患者在病毒血症期间,血液中存在大量病毒,此时被伊蚊叮咬,病毒就会进入蚊子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发育后,蚊子再叮咬其他人就会造成病毒传播。发病后的5-7天内,患者血液中的病毒含量较高,传染性较强。
随着病程进展,人体免疫系统逐渐发挥作用,对病毒进行清除,血液中的病毒数量会逐渐减少。当病毒血症期过去,血液中的病毒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即使被伊蚊叮咬,蚊子也难以获取足够数量的病毒进行传播,患者的传染性也就随之降低。而且,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感染病毒的类型和数量等因素存在差异,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和清除速度,进而影响传染性持续的时间,但总体来说多在5-7天这个范围内。
日常生活中,若身边有登革热患者,要做好防蚊措施,比如使用纱窗、蚊帐,喷洒驱蚊剂等,防止伊蚊叮咬患者后再叮咬其他人。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休息和用药,以便身体尽快恢复,降低病毒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