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损伤的症状包括肝区疼痛、黄疸、消化道症状、全身乏力、出血倾向等。
1. 肝区疼痛:肝脏损伤时,患者常感到右上腹或剑突下隐痛、胀痛或钝痛,因为肝脏的包膜上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当肝脏受损肿大,牵拉包膜,就会引发疼痛,疼痛程度和性质因损伤程度而异。
2. 黄疸:肝脏损伤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巩膜发黄。黄疸程度不同,轻度时可能仅巩膜微黄,严重时全身皮肤明显发黄,还可能伴有皮肤瘙痒。
3. 消化道症状:肝脏参与消化液分泌和食物消化过程,损伤后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的进食和营养吸收。
4. 全身乏力:肝脏损伤影响机体代谢功能,能量生成不足,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疲倦,活动耐力下降,日常活动容易疲劳。
5. 出血倾向:肝脏在凝血因子合成中起重要作用,损伤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斑等出血倾向,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肝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熬夜、戒烟限酒等。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