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结核通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皮肤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
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侵犯皮肤。一方面,可由体内结核病灶的结核菌经血液、淋巴系统播散至皮肤;另一方面,也可通过皮肤伤口直接接种感染。当结核菌进入皮肤后,会在局部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皮肤出现各种病变。
皮肤结核有多种表现形式。常见的有寻常狼疮,多发生于面部等部位,表现为红褐色的结节,质地柔软,结节可逐渐融合形成大片的损害,破溃后可形成溃疡,愈合后会留下瘢痕。还有疣状皮肤结核,多发生于手部等易受外伤的部位,表现为疣状的增生性斑块,边界清楚,表面粗糙。
瘰疬性皮肤结核常继发于淋巴结结核等,表现为皮肤出现多个暗红色的结节,可相互融合,破溃后形成瘘管,长期不愈。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皮肤结核患者,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病变部位,防止破溃感染加重病情。同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合理饮食,增强自身抵抗力,以利于疾病的恢复。并且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规律地服用抗结核药物,切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