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通常是指新生儿期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脑膜所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血脑屏障功能也较弱,使得病原体容易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脑膜并引发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B族链球菌等。这些病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新生儿体内,比如母亲产道感染,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接触到被污染的产道分泌物;也可能是出生后通过呼吸道、脐部等部位的感染灶进入血液,进而侵犯脑膜。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表现为体温不稳定,可出现发热或体温不升;精神萎靡、嗜睡,反应较正常新生儿明显迟钝;还可能有拒奶、吐奶等喂养困难的情况,甚至出现惊厥、前囟饱满紧张等。由于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若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积水、智力障碍、癫痫等,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功能。
日常需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状态,包括体温、精神、吃奶等情况。若发现新生儿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一旦确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抗感染等治疗,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保障新生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