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肌病通常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导致心肌长期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心肌组织营养障碍和心肌功能减退的一种疾病。
冠状动脉是为心脏提供血液的重要血管,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血管腔会逐渐狭窄甚至堵塞,使得心肌得不到充足的血液和氧气供应。长期处于这种缺血状态下,心肌细胞会出现损伤、变性,甚至坏死。随着病情进展,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心脏逐渐扩大,心肌收缩力减弱,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呼吸困难起初可能在活动后出现,随着病情加重,即使在休息时也可能发生。乏力是由于心脏泵血不足,导致身体各组织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血液灌注。水肿则多表现为下肢水肿,是因为心脏功能下降,静脉回流受阻所致。
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上,遵循低盐、低脂、低糖原则,多吃新鲜蔬果,控制体重。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大幅波动。同时,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