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是中医病症名,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中医认为其发病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多种因素有关。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肺主治节,为水之上源,若肺燥阴虚,津液失于敷布,则胃失濡润,肾失滋源;胃热炽盛,腐熟水谷功能亢进,可灼伤肺津,耗伤肾阴;肾阴亏虚,阴虚火旺,上灼肺胃,终致肺燥、胃热、肾虚同时存在。
消渴在现代医学中多对应糖尿病等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累及多个器官,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日常生活中,有消渴症状或确诊相关疾病者,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上,控制总热量摄入,均衡营养,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定期监测血糖等指标,及时了解身体状况。若出现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