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因、症状、治疗方式、预后情况、检查方法是大肠息肉和痔疮的不同之处。
1. 病因:大肠息肉病因多样,与遗传因素、肠道慢性炎症刺激、生活饮食习惯等相关,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有明显遗传倾向;痔疮主要由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导致,久坐、久站、便秘、妊娠等使腹压增加的因素易诱发。
2. 症状:大肠息肉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如便秘或腹泻交替等;痔疮以便血为主要症状,便血颜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还可能有肿物脱出、肛门瘙痒、疼痛等,尤其是在排便后症状明显。
3. 治疗方式:大肠息肉一经发现,通常建议在内镜下切除,对于较大或怀疑恶变的息肉可能需手术切除;痔疮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如坐浴、涂抹药膏、直肠给药等,严重时如内痔脱出不能回纳、疼痛剧烈等则考虑手术。
4. 预后情况:大肠息肉切除后有一定复发风险,部分息肉若恶变预后较差;痔疮通过治疗可缓解症状,一般预后较好,但不良生活习惯易致复发。
5. 检查方法:大肠息肉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明确诊断;痔疮通过肛门视诊、直肠指诊基本可诊断。
日常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站,定期体检筛查,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