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尿期肾衰竭的症状有尿量减少、水肿、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消化系统症状等。
1. 尿量减少:少尿期肾衰竭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尿量显著减少,24小时尿量常少于400ml,严重时甚至少于100ml,这是由于肾脏滤过功能急剧下降,无法正常生成和排出尿液。
2. 水肿:因尿量减少,体内多余的水分无法及时排出,会逐渐在组织间隙积聚,导致水肿。常先从眼睑、下肢等部位开始,严重时可蔓延至全身,还可能出现胸水、腹水等情况。
3. 电解质紊乱:肾脏对电解质的调节功能受损,会引发多种电解质紊乱。比如高钾血症,可导致乏力、心律失常,严重时会引起心脏骤停;低钠血症可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
4. 代谢性酸中毒:肾脏排泄酸性代谢产物能力下降,同时碳酸氢根离子重吸收减少,导致体内酸性物质堆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出现呼吸深快、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
5. 消化系统症状:毒素在体内蓄积,刺激胃肠道,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营养摄入。
少尿期肾衰竭症状复杂且严重,患者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各项指标。日常要注意控制水分和盐分摄入,避免加重水肿和肾脏负担。同时,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积极配合治疗,以促进病情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