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结石与尿结石在发病部位、形成原因、症状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式上存在不同。
1. 发病部位:肾结石主要在肾脏内形成,而尿结石涵盖范围更广,包括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发病部位在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泌尿系统不同位置。
2. 形成原因:肾结石多因尿液中钙、草酸、尿酸等成分浓度过高,析出结晶并逐渐聚集形成;尿结石除了与尿液成分有关外,还常与泌尿系统梗阻、感染、异物等因素相关。
3. 症状表现:肾结石发作时主要是肾区疼痛,可为隐痛、钝痛或剧烈绞痛,还可能伴有血尿;尿结石因部位不同症状有别,输尿管结石会有肾绞痛并向会阴部放射,膀胱结石有排尿中断现象,尿道结石则表现为排尿困难、疼痛。
4. 诊断方法:肾结石主要依靠超声、腹部X线、CT等检查发现肾脏内结石;尿结石除上述检查外,对于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还可通过膀胱镜、尿道镜等直接观察诊断。
5. 治疗方式:肾结石根据大小、位置等,可选择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经皮肾镜取石术等;尿结石治疗需考虑部位,输尿管结石常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膀胱结石可经尿道膀胱镜碎石,尿道结石多采用经尿道取石。
日常要注意合理饮食,减少高草酸、高钙食物摄入,如菠菜、动物内脏等,增加水分摄入,保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以降低结石形成风险。定期体检,早发现问题并遵医嘱进行相应治疗和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