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是指人体体温处于略高于正常范围但又未达到高烧程度的状态,临床上一般将腋下体温在 37.3℃至 38℃之间界定为低烧。
正常人体体温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同测量部位正常体温范围略有差异,常用的腋下测量法正常体温一般在 36℃至 37℃。当腋下体温达到 37.3℃至 38℃时,即为低烧状态。引起低烧的原因较为多样。感染因素是常见原因之一,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入侵人体后,会在体内引发免疫反应,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出现低烧。比如结核菌感染引发的肺结核,就常伴有长期低烧症状。非感染因素同样可导致低烧,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身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引发炎症,进而出现低烧。内分泌失调如甲亢,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身体代谢加快,产热增加,也可能出现低烧情况。
出现低烧情况时,应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同时留意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咳嗽、乏力、盗汗等,有助于判断病因。可先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促进新陈代谢,利于身体散热和排出毒素。若低烧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严重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不可自行随意用药,以免掩盖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