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蚊虫叮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
1. 呼吸道飞沫:当感染脑炎病毒的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喷出带有病毒的飞沫,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后,病毒可能进入呼吸道并引发感染,进而侵犯脑部导致脑炎,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可通过此途径传播。
2. 密切接触:与脑炎患者共用生活用品,如餐具、毛巾等,或者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像唾液、痰液等,病毒可能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进入健康人体内,引发脑炎,如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3. 蚊虫叮咬:一些携带脑炎病毒的蚊虫叮咬人体后,病毒会随着蚊虫的唾液注入人体,经过血液循环到达脑部,引起脑炎,例如乙型脑炎病毒主要通过库蚊叮咬传播。
4. 血液传播:输入被脑炎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病毒会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进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脑炎,不过这种传播方式相对少见。
5. 母婴传播:怀孕的母亲如果感染了某些脑炎病毒,病毒可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者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接触到含有病毒的分泌物而感染,导致新生儿脑炎。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在蚊虫活跃季节做好防蚊措施;对于有疫苗预防的脑炎,应按规定接种疫苗。若出现疑似脑炎症状,需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