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狂犬病主要通过病兽咬伤、抓伤、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病兽唾液、气溶胶传播、移植狂犬病患者器官组织等传播。
1. 病兽咬伤:这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当人被感染狂犬病病毒的狗、猫等动物咬伤时,病毒会随着动物的唾液进入人体伤口,进而侵入人体神经系统,引发狂犬病。许多狂犬病病例都是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
2. 抓伤:若被携带病毒的动物抓伤,即使伤口较浅,病毒也可能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抓伤部位的皮肤完整性遭到破坏,为病毒入侵提供了通道。
3. 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病兽唾液:人体皮肤有破损处,接触到病兽的唾液,病毒可经破损处进入人体;眼结膜、口腔黏膜等部位接触到病兽唾液,同样存在感染风险。比如用手触摸病兽后未洗手就揉眼睛等情况。
4. 气溶胶传播:在特定环境下,如蝙蝠群居的洞穴中,含有病毒的气溶胶可能通过呼吸道使人感染。不过这种传播方式相对少见。
5. 移植狂犬病患者器官组织:接受狂犬病患者的器官、组织移植,可能会将病毒带入受者体内,引发感染,此情况极为罕见。
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接触来历不明的动物,尤其是流浪动物。若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规范处理,按医嘱接种狂犬病疫苗,切不可掉以轻心,降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